2015年9月開始,一臺以民族歌舞、原生態器樂、花燈小戲等多種藝術表演形式組成的文藝演出,走進農村基層百姓,為全市城鄉營造了歡樂喜慶、文明祥和的文化氛圍。為期三個月的巡演,相繼在新平縣水塘鎮、老廠鄉、華寧縣盤溪鎮、華溪鎮、峨山縣塔甸鄉、岔河鄉等地開展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惠民巡演,舉辦精彩文藝演出15場,觀眾多達二萬五千余人,使廣大群眾盡享公益文化盛宴。
(一)“四級聯動”文化巡演品牌不斷做大做強
為提高演出質量,打造精品節目,并以巡演為契機,促進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再上新臺階,自2015年開始,玉溪市文化館通過在總結往年經驗、做法上,通過采取市級文化館牽頭,聯合各縣(區)文化館、市文化館各文化活動示范基地、演出地農村文藝隊“四級聯動”的模式開展文化惠民巡演。在巡演節目組織上,市文化館負責對申請各縣(區)文化館巡演的申報進行篩查、確定。市文化館文化活動示范基地負責對選送節目、演員遴選,演出地鄉鎮(街道、社區)負責當地文藝隊參演節目編排。整個巡演過程中,15個文化活動示范基地、5個縣區文化館、16個鄉鎮(街道、社區)共出動演員600余人次,演出節目75個,推動新作品創作15個,包括小戲小品、歌舞、花燈等形式。
(二)群眾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文化惠民巡演”專項活動無論是政策措施還是具體實踐,都以群眾利益為重,讓群眾感到扎實務實,接地氣,順民心,讓更多老百姓能夠看得到、看得懂、喜歡看文藝演出。文化惠民巡演突出“群眾演、演群眾、群眾看”的群眾主體地位,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需求為主導,既強調“送文化”又突出“種文化”, 演出團隊由市文化館文化活動示范基地優秀教師、文化服務志愿者、當地民間優秀文藝隊組成,演出場地核心區域對群眾全面免費開放。參演節目均來源于群眾生活題材,多半由文藝隊自導自演,節目內容展現的都是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表達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傳遞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正能量。在提高百姓對文化的審美情趣的同時,也使基地互通有無,達到群眾受益,基地互動的良好效果。同時,在節目安排上充分發揮文藝陣地喉舌作用,有意識將禁毒、反恐反暴、防艾防邪、殯葬改革、消防等相關知識以文藝節目的形式進行宣傳。
(三)基地創建凸顯示范引領作用
今年的巡演不但惠及基層群眾,也讓基層文藝隊伍得到了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演出每到一處,附近村鎮的文藝隊伍紛擁而至,文化站長和演員們一起探討、研究活動經驗、藝術技巧,共同致力于摸索出一條基層文藝隊伍建設的規律。
截至2015年9月,玉溪市文化館共在全市建設文化活動示范基地15個,經過招募和多次培訓,基地人員全部成為文化服務志愿者。年初,市文化館在管理好原有基地的基礎上在元江、華寧兩縣又擴展三個基地。這些示范點規模大、有固定活動場地、有表演隊伍、社區居民集中、常年堅持活動,覆蓋范圍廣泛,影響大,起到了群眾文化活動點領頭羊的作用。同時,市文化館給予一定的資金和藝術支持,撥付專項扶持資金用于示范基地管理、建設及各類免費演出活動的經費,定期安排本館專業教師上門為示范基地文藝隊伍進行分門別類的藝術培訓、排練指導和節目傳授活動。適時聘請省、市專業技術較高的老師參與培訓指導,提升文藝輔導層次,文化活動示范基地在本區域內的示范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通過不斷實踐證明,市文化館開展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示范點創建活動,將文化惠民重心放在最基層,牢牢樹立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普通大眾為對象,最大限度地貼近百姓生活、服務群眾,開辟了文化惠民的又一新途徑,成為最直接、最有效、最受歡迎的文化惠民新舉措,提升市文化館陣地建設服務水平,真正體現了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要求。(后曉云文)
責任編輯:朱建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