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免費開放服務 著力推進公共文化供給側改革
——玉溪市文化館2017年公共文化巡講綜述
2017年5月8日,為期兩月的“玉溪市文化館2017年公共文化巡講”在澄江縣文化館落下帷幕。本次巡講以深入貫徹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構建玉溪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為重點,是市文化館在“十三五”時期著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助推免費開放延伸服務工作的重要探索。巡講著眼加強我市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強化對基層文化工作的指導,進一步提高基層基層文化工作者業務素質,為推進具有本土特色的高品質群眾文藝成果的出爐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以適應新形式下我市群眾文化發展的需要。
一、“三個突出” 高屋建瓴
本次巡講相比以往更加體現“三個突出”,一是突出組織重視,精心設計。主辦方及相關單位高度重視,對舉辦培訓班工作專門研究,認真策劃,文化館班子全程參與巡講工作,對師資遴選、教學效果、課堂紀律、成果反饋進行實地測評。組織十余位教師分赴全市七縣二區文化館(站)開展了9場公共文化巡講活動,授課36個課時;二是突出培訓面向基層,受訓學員發動面廣。從縣區文化行政部門的負責人,文化館(站)業務骨干,到民間文藝團體負責人共計1000余人;三是突出授課教師層級高,培訓內容豐富。為確保巡講活動取得實效,我館巡講前期準備過程中專門成立教師遴選教師工作組負責巡講教師選拔工作,培訓班不僅有本館專業技術骨干張亞林、朱建鋒、胡云松全程授課,還專門邀請到原滇劇團團長,國家一級編劇李鐘發,國家一級編導褚永英,原深圳市寶安區文化館副館長,研究館員李鐘鴻等專家學者授課,如此多高水平的專家齊聚一堂面對基層開展培訓在我市基層群眾文化培訓歷史中實屬罕見。
二、立足實際 多措并舉 提高培訓質量
巡講活動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謀劃,結合基層文化館(站)受各種條件限制,基層培訓難以聘請到高水平的專家,自身培訓力量又不足的實際情況。按照服務重心下移,資源下傾,主動服務的方針,摒棄以往“送什么,要什么”的培訓方式,公共文化巡講活動按照供需對接原則,采取地方根據巡講課程目錄按需申報的方式,實現地方培訓需求與巡講課程的有效對接,增強巡講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終將巡講課程設置為《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宣傳、解讀;如何做好基層免費培訓活動服務工作;小戲、小品創作;基礎音樂創作;舞蹈編導;攝影視頻制作等緊扣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工作和專業技術人員現實需要的6個專題。李鐘鴻老師還專題介紹了沿海地區文化館發展經驗。同時,整合各地特色教學資源,形成9個群眾文化活動方面的特色專題,提供套餐式的專題培訓。
授課教師采用現場講授、作品賞析、講師點評、現場互動、座談討論等形式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本次培訓,與會人員對相關法律、政策有了更為全面深入的理解,力求通過本次巡講指導,帶動各地基層文化隊伍培訓水平的提高,促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健康有序推進。
總結經驗,立足建立長效機制
“課程非常實用,老師運用了大量的課件和實例,對學員啟發很大。同時,老師的觀點非常新穎,讓我們對舞蹈的真正意義有了全新的認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僅有一堂課,讓人意猶未盡。”5月8日,公共文化巡講走到通海,在聽完楚永英教師《舞蹈編導》課程后,來自通海縣文化館的學員說。他們還建議,如果能夠組織更長時間的專題培訓,并給學員增加作業,讓老師點評,效果可能會更好。
本次巡講工作為市文化館建立基層文化培訓工作長效機制,提高培訓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提供了決策依據,為將來在培訓規模、經費保障、師資建設、教材建設、遠程培訓平臺建設方面取得進展奠定了基礎。同時,通過上下聯動的方式,為許多縣區文化部門樹立了培訓工作的自覺意識起好帶頭作用。
培訓期間,“如何結合當地實際,做好免費開放服務工作”成了授課領導、專家和全體學員熱議的話題。通過培訓,學員們進一步端正理念,明確了群文工作者應當扎根本土、扎根群眾,創作出代表本土文化精品的創作導向;進一步認清形勢,對新時期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提出許多具體的意見與建議;進一步拓展思路,交流創作經驗,對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撰文:馬一雄
責任編輯:張亞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