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聶耳音樂文化,建設“聶耳音樂之都”是“科教引領創新發展”的具體行動。2017年7月17日—8月25日,為期一個月的玉溪市文化館2017年暑假公益培訓活動結束了。進行公益免費培訓開放之路,對于提升群眾的文化生活素質,適應群眾不斷增漲的精神文明需要,促使社會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開闊思維、改變體制、改善職責、才可以真實的較多、較好的公共文化服務與優越的文化作品提供給廣泛的群眾,才可以確保群眾真實感受到最根本的文化利益,公益培訓是文化館培育業余文藝人才,進行陣地行為的重要工作方法,對群眾文化素養的提升起到了不容小覷的正面效果。
培訓內容豐富、師資力量強大
暑假公益培訓班共開設29個專業,培訓內容涵蓋成人、少兒肚皮舞、揚琴、琵琶、瑜伽、古箏、少兒聲樂、視唱練耳、幼少兒打擊樂、幼少兒中阮、少兒國畫、青少年色彩、音樂理論、素描、攝影圖片后期處理等。培訓內容深受成年人和幼少兒的喜歡,對培訓教學計劃、師資遴選、教學課程認真策劃、篩選,培訓教師由玉溪市文化館專業技術骨干、文化服務志愿者及本館辦學單位組成。在此同時7月10--9月10日還開辦著,由市總工會依托玉溪市女職工素質提升示范基地--玉溪市文化館,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女職工素質提升”免費培訓活動,已經是第四期開辦了,培訓內容豐富多彩,設有形體、民族舞,瑜伽、服裝設計、體育舞蹈、禮儀培訓、化妝培訓6個培訓班,培訓活動以“提升素質,有所作為,創建佳績,展現風彩” 為主題,在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女職工中收到好評和贊譽。
二.微信時代的起飛
經過為期一個多月的宣傳、報名等準備工作,此次暑假公益培訓首次采用掃描二維碼關注玉溪市文化館微信,通過微信平臺報名,讓更多群眾了解文化館,了解文化館的職責所在,讓更多群眾了解到文化館原來還開辦著免費公益培訓班,使公益免費培訓成為玉溪市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品牌。此次報名人數異常火爆,報名人數超過500多人,由于文化館場地有所限制,只能根據各學員報名的時間順序、所報課程人員年齡及課程設置的有關要求,進行分班,通過微信平臺公布錄取名單,報名成功的學員有370多名。和以往通過電話報名相比,知道的群眾人數少,報名人數也就相應少,有些專業甚至招不夠人數,工作量增大,必須有一個人專職接聽電話。而通過微信平臺報名,擴大了知名度,讓更多群眾知道、了解,報名人數明顯增多,工作量明顯減少,甚至有些專業爆滿。這就是微信時代的魅力,讓質的改變,讓量的改變,讓公共文化服務在微信時代起飛。
文化館公益免費培訓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經之路
公益免費培訓活動要堅持做到去蕪存菁,要爭取社會各界的認同、參與和支持。既注重普及、又注重提高,既注意傳播大眾藝術、又注意傳播高雅藝術,不斷提升群眾的審美水平。公益免費培訓活動向未成年人免費開放的同時,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面向未成年人、服務未成年人的宗旨,區分不同層次未成年人的特點,采取各種措施,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文化藝術活動,把思想道德建設內容與文化藝術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在暑假公益免費培訓班匯報演出上,有一位家長激動的走上舞臺發言“我的孩子在學校、在家里,一直是一個調皮搗蛋、不聽話的小家伙,自從上了培訓班后,就愛上了音樂,愛上了古箏,到現在一直在學,已經學了兩年了,不僅學習好,古箏也彈的好,謝謝老師,謝謝文化館的免費培訓班”。一次機遇、一個活動讓孩子改變,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使未成年人在自覺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公益免費培訓的過程中,不斷啟發群眾的文化自覺性,引導群眾充分認識、珍惜和享受自己的文化權利,通過彰顯文化藝術的魅力,吸引更多的群眾走進文化館、走進文化藝術,在接受文化藝術熏陶的過程中不斷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提高自己、豐富自己,公益免費培訓向未成年人等社會群體免費開放,能夠豐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同時有利于發揮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潛能,進一步提高為全社會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
撰文:梁 昆
責任編輯:朱建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