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xishi Wenhuaguan

玉溪市文化館教師到峨山采集“彝族四腔”音樂

發表時間:2019-02-19 11:09

2月13日,玉溪市文化館曹翠芳等兩位教師在峨山縣小街街道文化事務中心工作人員帶領下,深入“四腔”流傳地小街街道水車田村委會譚昌勒村采集其音樂,采集方式為全程錄像收集歸檔。通過采訪趙玉芬、李蘭芬、禹廷蘭等六位“四腔”傳承人,深入了解“四腔”演唱的流程及傳習方式。

       彝族四腔同五三腔、海菜腔、山藥腔一起,被譽為“滇南彝族四大聲腔”,主要流傳于玉溪市的峨山、通海、華寧縣和紅河州的建水、石屏縣一帶彝族聚居的地方,2013年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在峨山縣境內,小街一帶的大部分彝族村寨都有流傳。 通過調研采訪了解到,四腔”演唱的流程主要包含姑娘伙子跳大娛樂;收腔(收腔三次);煙鍋白話;講玩白話;機煙白話;機煙回錄;收腔后唱曲子;謙虛白話;裝煙白話;打酒白話;敬酒白話;送湯飯;謙虛白話(散場回家)13個部分。在采訪過程中,六位傳承人演唱了“四腔”13個流程的部分唱曲,簡單介紹了“四腔”的淵源、基本內容。同時了解到,2月13日(農歷初九)也是譚昌勒村“祭龍”民俗活動日,每年的“祭龍”日全村老少都來參加活動,活動內容豐富,氣氛活躍,展現該村精彩紛呈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次調研收集到的音樂資料對于本土傳統音樂創作加工積累了較為珍貴的資源素材。

圖文:普俊蘭

責任編輯:曹翠芳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通訊地址 / 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東風中路126-2號
辦公電話 / 0877-2053201  查看更多
工作時間 / 周一到周五 09:00 - 18:00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建議使用360、Chrome、Firefox瀏覽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