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岔河鄉的文山村,只要提起一個人,鄉親們都會豎起大拇指夸贊他,貧困戶更是親切地稱他為“好親戚”、“貼心人”。那么究竟他是誰,又為什么會得到村民們這樣的評價呢?我們一起去聽聽這背后的故事。
這位正在看望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人名叫侯慶,是玉溪市文化館館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也是被文山村村民稱為“好親戚”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有清家今年已經穩定脫貧,但侯慶還是常常回訪,關心他家生產生活情況。
文山村文新組的李有清激動地向記者介紹道,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和村委的領導同志,隨時隨地的去看望他們家,關心他們家,對于他來說是感激不盡的。
去年7月,侯慶被選派到文山村駐村幫扶,進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積極入戶走訪全村11個村民小組了解民意,協調幫扶單位及幫扶責任人制定“一戶一策”的幫扶措施,積極聯系對口部門爭取項目。同時,他充分發揮聯系單位的優勢,為文山村開展了一系列以“自強、誠信、感恩”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引導貧困群眾發揚自力更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樹立自強誠信意識,增強內生動力。
侯慶告訴記者,在春節前夕,邀請了市花燈劇院滇劇院來村里開展了文藝演出,其中特意穿插了脫貧攻堅方面小戲小品之類的節目;還組織了市圖書館市文化館來村里開展書贈春聯活動;邀請市委黨校的老師,以及幫扶單位的領導來村里面給黨員講黨課,內容也是結合脫貧攻堅的政策,黨員如何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這方面的一些典型例子來講解。
侯慶還時時關注每家貧困戶的脫貧穩定情況,今年初,他得知一貧困戶給女兒治病欠下巨額醫療費用,為幫助貧困戶化解返貧風險,渡過難關,侯慶借市花燈劇院到村演出的機會,策劃組織募捐活動,并帶頭捐款。
侯慶向記者介紹道,當得知這個情況之后,心里面非常地難過。他們就向幫扶單位和全村群眾發出了募捐的倡議書,得到了幫扶單位和全村男女老少的積極響應。村民們本來就不富裕,但是在捐款的時候,有老人小孩、有年輕人,他們一百兩百三百的捐款,這件事情令他非常地感動。
除了日常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侯慶還帶領隊員協助村委會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宣傳帶動黨員群眾投身人居環境整治保衛戰,積極爭取資金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扶貧重點項目打造和驗收,引導土地流轉推進扶貧車間建設。他的付出群眾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文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侯慶微笑著告訴記者,現在他們走在村子里邊,村民都會主動的跟他們打招呼,到吃飯的時候村民會邀請他們去家里跟村民一起吃飯,晚上村民跳舞的時候,也會來拽他們一起跳,所以在不知不覺中,他和這里的村民已經融為了一體。
一年來,侯慶沉下身子,與貧困戶結親戚、交朋友,幫鄉親們做了一件又一件實事,幫出了感情,幫出了成績,讓文山村的脫貧腳步走得更快,也走得更實。2019年,文山村140戶498人貧困人口已經全部實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33.7%降為0。
文山村委會主任張建林向記者介紹道,侯書記文化水平高,人品又好,從接觸一年以來,對老百姓很好,是比較優秀的一個人。此外,對文山村委會下一步的計劃,特別是對他們村上脫貧攻堅,精準扶貧,各方都為他們提供了很多措施和辦法,對文山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為鞏固脫貧成效,增強造血功能,侯慶認真分析文山村的自然條件和文化資源優勢,為下一步文山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了新的出路。
文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侯慶說,下一步,他們要發揮他們文化和旅游系統的優勢,積極深挖文山村歷史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游項目。從普丕的故事作為切入點,打造文山村鄉村旅游的品牌,以及在寶石組有1000多畝的突尼斯水晶軟籽石榴,計劃打造水晶軟籽石榴莊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