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曲藝
分享到:

峨山曲藝

屬地: 峨山縣
類別: 傳統曲藝
級別: 縣級
項目介紹

峨山曲藝據《康熙嶍峨縣志》即有宣講“圣諭十六條”的記載(宣講堂是縣城古建筑),可算作有據可查的峨山曲藝活動較早的證據之一。清末民初,峨山著名畫家董貫之展現20世紀初葉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真實風貌的畫冊《古滇土人圖志》里,就有一幅叫做“聚食山酒”的,反映了當時彝族青年們相聚一塊作樂,跟彝族“白話”密切相關的情景。

峨山縣境內曾經開展過的曲藝活動種類,據調查,有宣講圣諭(含善書)、揚琴說唱、花燈說唱、鑼鼓說唱、打漁鼓、快板(含方言快板,群口快板,鑼鼓快板)、數來寶、對口詞(含三句半),方言順口溜(亦稱攢言子)和彝族“白話”、評書(含云南評書、方言故事、彝語故事),相聲(單口相聲、對口相聲、化裝相聲)、表演唱、蓮花落、諧劇等。上述曲藝樣式在峨山演出活動中,最早的自然要推講述世代口頭流傳的故事,經文人改編整理的敘事作品也時常被當眾展演。

民國初年,從外地傳入了評書,蓮花落、漁鼓等曲種,其中以評書的活動較為經常。演出大多數在縣城、甸中、小街等城鎮茶鋪里。如《水滸傳》、《濟公傳》、《三國演義》等長篇作品,說書人有來自四川、玉溪和當地的民間藝人。解放后,花燈演唱、快板、數來寶又從外地傳入峨山。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通訊地址 / 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東風中路126-2號
辦公電話 / 0877-2053201  查看更多
工作時間 / 周一到周五 09:00 - 18:00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建議使用360、Chrome、Firefox瀏覽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