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高臺歷經明、清、民國,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主要流行于縣城、河西鎮、四街鎮及楊廣鎮。每年正月,各高臺會都要組織12臺(潤年13臺)高臺迎展,建國后,縣城和楊廣高臺會先后停止活動,惟有河西、七街兩家在堅持,近十多年來,河西也停止了活動。
通海高臺以戲劇、故事為題材,涉及雕塑、繪畫、戲劇等多種藝術。制作高臺時,按需將鐵桿裝飾成龍、蛇、鳥、云、樹、石等動物或景物,將扮演故事角色的三至六人,分層次設座于上,用服裝道具巧妙掩飾,扮演的角色宛如立在云、樹、龍、蛇、鳥之上,或坐臥于宮、院、器物之中,形象生動,妙趣橫生,具有“高、險、奇、秀”的特點,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通海七街高臺曾參加第六屆、第七屆中國民間藝術節全國邀請賽,均獲得好名次,說明通海高臺具有獨特的魅力。
2011年5月,抬閣(通海高臺)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高臺游演--《京娘送兄》

高臺游演--《十字坡》

高臺游演--《許仙借傘》

高臺人物所用道具

展演高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