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線節源于對土主神、祖師、龍神的崇拜,各村屯以輪流迎神祭神的形式祈求神靈護佑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節日期間都以米線為主食和大規模米線盛宴而最終得名。玉溪的米線節又稱三春節,俗稱豆糠節(因節日過到三月下旬,已是打豆糠之季,故有此稱)、燈節(節日期間放燈或唱燈,故名)。
每年從農歷正月初一起至三月二十二止,全州(玉溪原名新興州)共有六堂土主、十堂祖師分別出巡437個村屯、街道,歷時81天,形成了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全民性風俗節日,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地方風俗活動中是絕無僅有。
米線節于2005年6月被玉溪市紅塔區人民政府列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于2006年1月被玉溪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于2013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2011年3月5日,米線節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協會認定為“世界歷時最長的節日”。2011年5月15日,在北京的第二屆中國節慶創新論壇暨中國品牌節會頒獎盛典上,中國(云南)玉溪米線文化節榮膺中國最具地方特色美食。

請土主上轎

土主巡游途中

土主觀燈

米線上席

米線宴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