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腔是原生于通海縣的彝族民間音樂,是祖祖輩輩一代代流傳下來的。五山腔起源于明清之際,流傳在乾、嘉之時,流傳在通海縣里山彝族鄉五山村,輻射于里山、高大的部份彝族山村,以及周邊的華寧縣、建水縣、石屏的部分彝族村寨。
五山腔是滇南彝族四大聲腔(五山腔、山藥腔、海菜腔、四腔)之一,唱詞內容豐富、貼近生活,富于情趣。五山腔曲調有高亢明亮、跌蕩云轉、險峻疊落的旋律,演唱技藝要求高,嘹亮高亢雄渾之聲,令人久久難以忘懷。曾有順口溜“山腔伴海菜,四腔擺著賣。唯有五山腔裝口袋,不怕哥哥你排隊來。”
2006年1月,五山腔被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玉溪市第一批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

李翠芬2011年參加峨山縣慶山歌比賽演唱五山腔榮獲第二名

李學義領唱五山腔 拍攝時間2016年9月29日 拍攝地點 通海里山大黑沖上打馬坎

五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