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白族源于大理,但又遠離大理,長期與其他民族相處交往,這就造成了他們在生活、文化、習俗等諸方面既同于大理白族又有別于大理白族的特征。
元江白族民歌“二七一五”三句構成一段的形式與大理白族民歌“三七一五”四句構成一段的形式顯然是同出一轍。元江白族民歌中有部分語匯據說是古代白語,這些語匯就連閱歷較深、白語和漢語水平較高的長者也不知其義。這些現象為我們作出了這樣一種暗示——元江白族民歌可能更多地保留了古代白族民族的成份。
元江白族民歌根據當地人民的稱謂,有大調、小調(這里的大調和小調是當地兩種調子約定俗成的漢語名稱)。大板腔(也稱“送山調”)、小板腔、哭喪調、兒歌等主要幾種。根據每種民歌的使用場所和主要表現內容,又可分為情歌、生活歌、風俗歌、兒歌四類。情歌:此類民族包括小調、大調、小板腔三種。生活歌:生活歌是指人們日常生活中娛樂、逗趣時演唱的一類曲子,一般沒有固定的曲調名稱,歌也無固定格式。風俗歌:風俗歌是指一些在風俗性特定場合演唱的歌曲。其中有對祖宗先靈進行祭奠的;有對死者進行哀掉的;有驅鬼邪、祈求平安的;有在死者棺前教育后代的等等。

白族民歌演唱藝人陳永仙

參加因遠三月會文藝演出

陳春梅演唱白族民歌劇照二

陳春梅演唱白族民歌劇照四

省級傳承人陳永仙為小朋友教唱白族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