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傳說很久以前,今天的光頭山,那時也不叫光頭山,而叫茂林山。有一天,火魔路過,發現新化四周古老林蔥郁,景色迷人,起了嫉妒之心,便把野火種拋向茂林山。眼看茂林山就要被魔火燒光了,寨主急壞了,發出啟示,一個叫普大的伙子應征。普大和同伴們與火魔在古林搏斗,最后火魔戰敗而逃之夭夭。普大帶著九十九名男子走出古林叢中,他們被魔火熏得黑黑的,遠近的婦女和姑娘得知魔火熄滅的消息,都換上漂亮的新裝,聚集到古林邊敲響花鼓跳起樂,以此慶祝滅火英雄的凱旋歸來。如今人們便把這一慶祝活動稱為女人們為男人舉行的“男人狂歡節”。
現狀:新化“男人狂歡節”是2004年恢復舉辦的一個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節。通過2004年和2005年這兩年的運作情況看,發展勢頭良好,“男人狂歡節”不僅弘揚民族文化,而且還拉動當地民間的經濟發展。
主要內容:“男人狂歡節”是為紀念打火英雄而舉辦的節日,也是新化鄉彝族婦女特別為男人舉行的一個節日,一般要慶祝兩天。每年三月下旬,新化鄉人民將選定一天為紀念日,由指定的一名主持人按程序進行各項民族傳統文化活動。首先,由主持人宣布狂歡儀式開始。各村民間表演隊展示各具特色的民族歌舞來紀念“打火英雄”。要演示迎接打火“英雄”歸來的場面,當九十九個年輕小伙被裝扮成“打火英雄”(他們赤露著身子,身上彩紛成原始一樣,全身花里糊哨),在場的群眾都要以不同的方式迎接他們。按照習俗,這時,男女青年要相互抹花臉,哪位小伙子的臉被抹得最黑,他就是姑娘們心目中的英雄;哪位姑娘的臉被抹得最黑,她就是小伙子心目中最美的戀人。不僅如此,在場的人,都要相互抹花臉,祈求幸福和吉祥。當狂歡過后,彝家姑娘們會很麻利地安頓好九十九位“打火英雄”,端出新化的特產和美味佳肴款待“英雄”。跳樂、對歌一直要嬉鬧到夜深,一天的活動就結束。新化男人狂歡節第二天,節日的活動內容仍圍繞著這九十九位“打火英雄”來進行,人們一邊為英雄舉辦一些特色的民間競技比賽活動。另一邊跳樂、對歌一至樂到晚上,兩天的狂歡活動也結束了。
新化鄉“男人狂歡節”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新平縣新化鄉位于新平縣境正北方、綠汁江南岸,鄉政府駐地距縣城29公里。全鄉總面積529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20048畝(其中:田有11748畝,地8300畝)。全鄉轄13個村民委員會,172個村民小組,200個自然村。總人口25689人,彝族人口占74.8%。多數能使用漢語。
全鄉區域地形為連綿起伏的山地,最高海拔2555米,最低海拔680米,立體氣候明顯,壩區炎熱,半山區溫暖,高山區寒冷。全鄉以農業為主,農作物以稻谷、烤煙、玉米、小麥、蠶豆等為主。主要經濟作物:烤煙、糧食、畜牧。土特產有:木耳、松茸、香菇、等。
二、新化鄉“男人狂歡節”的歷史淵源
傳說很久以前,今天的光頭山(位于新化村西邊),那時也不叫光頭山,而叫茂林山。
有一天,火魔路過,發現新化四周古林蔥郁,景色迷人,這里的人民安居樂業、幸福安康。于是起了嫉妒之心,便把野火種拋向茂林山。無情的魔火在茂林山上燒了九天九夜,眼看茂林山就要被魔火燒光了,村里的寨主殺了九十九頭牛羊祭獻,魔火還是晝夜不停地吞噬著美麗的山林。寨主急壞了,于是向遠近的村寨發出告示,只要誰能制服火魔,就把自己18歲的女兒嫁給他。告示貼出了九天九夜,可是還沒有一個人敢來應征。新化下寨住著一個名叫普大的小伙子,力大無比,他的兩只胳膊就像牛腿一樣粗壯。普大扛著自己打造的九十九斤重的大刀來到寨主家應征。寨主為普大召集了九十九名身體強壯的男村民幫他滅火。普大和同伴們與火魔在古林中進行了九十九個回合的搏斗,最后火魔戰敗而逃之夭夭。火魔被趕走了,古林保住了。普大帶著九十九名男子走出古林叢中,他們被魔火熏得黑黑的,遠近的婦女和姑娘得知魔火熄滅的消息,紛紛趕到村后的古林邊,敲起花鼓跳起樂,她們以最美的舞姿來迎接英雄們的歸來。寨主為了感謝滅火英雄,殺了九十九頭牛羊來慶祝英雄們凱旋歸來,并把頭上插滿馬櫻花的漂亮女兒當著鄉親們的面許配給了滅火英雄普大。
從此,新化的人民又過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與過去不同的是,每年的三月下旬,新化遠近的婦女和姑娘們,都要換上漂亮的新裝,頭上插滿美麗的馬櫻花,聚集到古林邊敲響花鼓跳起樂,以此慶祝滅火英雄的凱旋歸來,人們便把這一慶祝活動稱為女人們為男人舉行的“男人狂歡節”。由于在舉行這一活動時有扮演被魔火熏得滿臉漆黑的滅火英雄的形象,再加上有歡快的花鼓和四弦伴奏,節日往往充滿了狂歡的氣氛。
三、新化鄉“男人狂歡節”的活動情況
“男人狂歡節”是為紀念打火英雄而舉辦的節日,也是新化鄉彝族婦女特別為男人舉行的一個節日,一般要慶祝兩天。每年三月下旬,新化鄉人民將選定一天為紀念日,這天,是全鄉彝族人民狂歡的日子。清早,姑娘、小伙子們裝扮一新,手拿煙盒、肩扛弦子從四面八方趕到新化古州野林。待人聚攏后要舉行“狂歡”儀式。首先,由指定的一名主持人宣布狂歡儀式開始,這時牛角號和長號就吹響了,彝族花鼓也隨即敲起,整個古林馬上進入了歡樂的節日氣氛中,接下來是新化鄉各村民間表演隊進行表演,以展示各具特色的民族歌舞來紀念“打火英雄”。新甸村的獅子舞、魯一尼村的花鼓舞、六竜村的四弦舞、月琴舞,各村依次按一定的程序和套路來展示,跳完以后,前來參加的人們情不自盡唱起了山歌,主要有阿乖樂、過山調等,一時間,古林成了歌舞的海洋。而真正把節日推向高潮的是演示迎接打火“英雄”歸來的場面,當九十九個年輕小伙被裝扮成 “打火英雄”(他們赤露著身子,身上彩繪成原始人一樣,全身花里糊哨),并吆喝著從古林深處 “勝利”歸來時,在場的群眾都要以不同的方式迎接他們,有敲鼓、彈煙盒、吹長號、吹牛角號、吹口哨、放鞭炮等,這時,歡呼聲、鼓聲、號聲、鞭炮聲振蕩古林。按照習俗,這時,男女青年要相互抹花臉,哪位小伙子的臉被抹得最黑,他就是姑娘們心目中的英雄;哪位姑娘的臉被抹得最黑,她就是小伙子心目中最美的戀人。不僅如此,在場的人,都要相互涂抹花臉,祈求幸福和吉祥。沒有人涂抹你的臉,說明你沒有魅力。這時,你得馬上行動起來,主動請戰,不多一會兒,你也成了一個“美人”和“英雄”了。抹花臉的游戲真正把人們帶入狂歡的樂園。當狂歡過后,彝家姑娘們會很麻利地安頓好九十九位 “打火英雄”,端出新化的特產紅米飯、彝家臘肉、羊湯鍋、牛湯鍋、驢肉湯鍋、苦蕎餅等來款待“英雄”。彝家姑娘在酒桌旁,唱起一首首祝酒歌,到了晚上,姑娘們要邀約白天被自己涂抹得最厲害的小伙子跳樂和對歌,一直要嬉鬧到夜深,一天的活動就結束。新化男人狂歡節第二天,節日的活動內容仍圍繞著這九十九位 “打火英雄”來進行,要挑選幾名英雄進行斗牛、摔跤、打陀螺、爬竹桿比賽。旁觀者也可以向英雄挑戰,這些競技活動都是女人們為英雄舉辦的,誰要是在比賽中表現出色,誰將贏得姑娘的青睞。因此,小伙子們變得更認真,生怕自己落后丟臉。姑娘們仍然在古林里做飯,在等著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凱旋歸來。通過兩天的活動,青年人認識了不少朋友,有的也許會成為自己的意中人,到了這天晚上,相互留戀的有意者則雙方互相贈定情物,這就是彝族青年人過“男人狂歡節”的一個最大收獲了。
四、價值分析
新化“男人狂歡節”是2004年恢復舉辦的一個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節日,它以傳說故事為主線,以保護生態、弘揚民族文化為主題,以新化鄉古州野林為背景,以新化鄉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為依托,采用“政府引導,企業運作,民間參與”的方式,結合新平縣發展旅游產業的發展思路而舉辦的。“男人狂歡節”的文化內涵豐富,體現了人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不論是傳說故事當中的保護家園,還是當今保護生態環境,都符合當今可持續發展、構筑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
新化“男人狂歡節”的開發,為新化鄉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它有利于豐富新化鄉旅游業的文化內涵,增加民族文化底蘊,有利于促進當地的精神文明建設。節日期間舉辦的健康、向上、高層次文化藝術活動,能使游客和當地彝族群眾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激發了其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娛樂休閑的形式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還有利于促進新化鄉乃至新平縣的經濟發展。
五、保護措施
1、建議當地政府協同有關部門,辦好每一屆“男人狂歡節”,努力使這個節日越辦越好,讓其成為傳統節日。
2、建議文化等部門對新化鄉原來的民族民間文化進行挖掘、整理,豐富節日內容,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對于新化鄉在以后每年舉辦“狂歡節”應考慮如何逐步豐富當地傳統的民族、歷史、藝術宗教等文化內涵,使之成為當代氣息和歷史文化相結合的文化旅游節慶。
3、按“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把“男人狂歡節”的開發利用與集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辦節與環保結合起來,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建議把新化“男人狂歡節”列為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社會民俗中的歲時節慶習俗申報。
調查人(執筆人):馬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