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花燈是云南花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生主要依附民間祭土主神的習俗活動。最早見手抄本《陳氏族譜·草池志》,記載“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甲子春二月,里人迎城隍、土主神,各處輪日奉祀。”
出現“唱燈”字樣是在清順治時陣鼎的《滇黔游記》,其中有“惟逼近昆明的十數州縣……每逢春節,必多就村場聚集多人,相對而歌,相對而舞,歌時間以弦索笙笛,聲猶靡靡可聽,……如歌舞以夜,則耀以燈炬,名曰唱燈。”
據康熙《新興州志·里社》所記,各鄉村以百戶為里,均建里社,以主持迎神祭祀的社火活動,并事先即以固定安排好的時間順序,“巡游城鄉,以次迎賽。”即土主神像迎到哪個村,哪個村就約親朋好友,以米線為主要食品相宴,歡度節日,約定俗成,形成一個特殊的日子——米線節,都要唱花燈,又稱燈節。
《新興志·風俗》中記:“立春,官吏彩仗……元宵,張燈鑼鼓,火樹星橋,繹絡于市。”上述記載可見花燈是從祭祀和節日歌舞中演化而成。

國家級傳承人李鴻源老師在講授花燈

群眾崴花燈

省級傳承人沈玉仙老師在高倉演出劇照

市級傳承人梁冬梅老師演出劇照《包二回門》

大型花燈舞劇《白龍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