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頭山村苗族文化保護區
歪頭山村坐落在易門縣境西北邊緣,海拔2400米,與縣內最高峰海拔2608米的雀窩尖山遙遙相望,這里三面環山,氣候溫和,生態環境較好,依山得名的歪頭山村為易門縣小街鄉羅尹村委會21組,82戶266名苗族(花苗)同胞,世代在這里繁衍生息。
據《阿卯古史傳說》一書中敘述:“苗族最早是居住在我國黃土高原西南面,也就是黃河西部流域,然后渡過黃河,逐步向南和東南遷移,最后進入我國西南山區。”曾任易門政協委員的歪頭山首領龍志福、龍志杰講述,他們的祖先最初居住在黃土高原,后被它族追殺,便渡過黃河、長江南遷。他們一支的祖先是一群鰥寡孤獨的弱者,從各地匯攏到湖南沅江,又逃到貴州威寧莽州,淪為彝族蘇娜部落的奴隸,清道光年間,龍志福的先輩們又從威寧莽州結伴逃亡,路途中吹著蘆笙引路,沿金沙江而上,吃草根,睡山洞,千里迢迢逃到武定的萬德、九廠、祿勸的團街,祿豐的大箐等地。1943年,龍進才(龍志福的父親)等7戶共40人互相邀約遷到歪頭山,租種羅尹漢族地主張本太的一坡荒山開荒種地,逐漸定居下來。
花苗歷史悠久,歪頭山花苗雖然搬到易門的時間不長,但是原有的傳統習俗都完整的保留了下來。尤其是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音樂不但得到了傳承,并且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挖掘、整理、加工,以其濃郁而獨特的苗族風情,享譽省內外。
歪頭山苗族現在還保留的民族傳統節日和民間習俗有:1、傳統節日:花山節;2、建房習俗:建房不擇吉日,建房不下地基,因地制宜建房; 3、宗教信仰:信奉基督教,有教堂,每星期都進行宗教活動;4、傳統體育運動: 射弩、爬桿、爬山、摔跤、斗牛等;5、傳統技藝:種麻、織布、蠟染、刺繡等; 6、傳統民族民間舞蹈、音樂: 跳三樁 、蘆笙舞、斗牛舞、笛子調等。
歪頭山苗族文化保護區作為易門縣唯一的花苗聚居地,雖然受到周邊各民族經濟、文化、生活的影響,但整體還保存著苗族傳統文化風貌,其蘊含的民族文化內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2006年1月,該保護區被列為玉溪市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而區域內獨具特色的苗族舞蹈“跳三樁” 、“蘆笙舞”、“笛子調”、“斗牛舞”及苗族服飾先后被省、市、縣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