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蒙古族服飾,興蒙鄉蒙古族人又稱為“喀卓服飾”。蒙古族落籍在通海已有760余年歷史,在與當地民族相互交往中,形成既保留了北方蒙古族服飾痕跡,又具有地域特色鮮明的蒙古族服飾。
蒙古族服飾分為男子服飾、女子服飾、幼兒服飾,包括頭飾、汗褟、長衣、小褂、鞋帽、刺繡、配飾等,女子以不同的頭飾來區分身份。女性一般穿“一疊水”服飾,新娘穿“二疊水”服飾,老年人在當地節慶活動中穿戴“三疊水”服飾,長衣大彎襟沿襲了元代花邊。女子服飾做工講究、色彩艷麗、層次分明,有精美的龍鱗花邊、魚網式花邊等刺繡圖案。從2017年至今,通海蒙古族服飾參加第十四至十七屆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服飾藝術節比賽,均獲銅獎。
2020年10月,蒙古族服飾被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蒙古族少女服飾”一疊水“正面

蒙古族新媳婦”二疊水“服飾側面

蒙古族老年婦女穿戴”三疊水“服飾

蒙古族服飾婦女在田間勞作

”三疊水“服飾展開面

2017年那達慕大會穿戴蒙古族服飾 參加祭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