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5日晚,玉溪市文化館“群苑”合唱團在月光綜合演藝廳進行成立一周年教學匯報演出。 “群苑”合唱團成立于2015年10月。一年來,在文化館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指揮李佳老師的精心指導下,來自不同崗位的78位熱愛合唱藝術的學員堅持每周一晚的排練,合唱團初見雛形,合唱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期間,共排練了兩首女聲小合唱《回娘家》、《葡萄園夜曲》;兩首男生小合唱《啊 朋友再見...
2016年10月8日至13日,由云南省文化廳主辦,云南省文化館、各州市文化主管部門承辦的云南省2016年大家樂群眾文化“彩云獎”決賽于10月13日晚在省文化館藝術圓滿落幕,我市載譽而歸,榮獲1個優秀組織獎,3個“彩云獎”的好成績。 “彩云獎”是云南省文化廳為繁榮群眾文藝創作,推廣群眾文藝精品而設立的群眾文化政府最高獎項。本屆“彩云獎”比賽共設音樂(聲樂、器樂)、舞蹈、戲劇(含小...
10月18日,市非遺中心到華寧縣青龍鎮拖別村、小沖箐村民小組及澄江縣的海鏡村進行傳統花燈戲調研,為即將開展的傳統花燈戲數字化保護采集工作進行前期調研。 “玉溪花燈戲”是玉溪主要的地方戲劇,因曲調豐富,唱腔優美,唱詞貼近民間生活而深受廣大群眾喜愛。調研中,市非遺中心人員觀看了《鬧渡》、《探干妹》、《借姑娘》等傳統花燈戲,并與三地的參演人員進行了深入交談,詳細了解了傳統花燈戲在當地群...
玉溪市文化館于近期召開文化活動示范基地工作座談會,掛牌的15家示范基地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座談會上,分管副館長朱建鋒對基地幾年來的工作做了總結,肯定了基地服務聯系基層、為群眾文化做實事的示范作用,同時對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議,明確了對接基地建設工作的負責人。演出部主任王博就“群苑周末小舞臺”演出實施情況做了詳細介紹,就提高演出質量及觀眾組織等事項提供了可行性建議。基地聯系負責人陳虹羽老師...
由玉溪市紅十字會、玉溪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玉溪市音樂家協會、玉溪市文化館協辦的“玉溪市紅十字公益歌曲征集比賽”于國慶前夕圓滿落下帷幕。自2016年5月公益歌曲征集啟事發布之日起,得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作者的積極響應,在四個多月的時間里,負責收件的協辦方玉溪市音樂家協會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應征作品200余件,其中符合征集條件的歌曲作品96件。本次大賽設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三名,三等...
為做好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工作,2016年9月29日峨山縣文化館李海峰、張飛斐前往岔河鄉謝扎村委會象鼻小組采訪峨山縣省級非遺項目《彝族四腔》民間藝人龍蘭珍。 龍蘭珍是我縣岔河鄉內知名的彝族山歌、調子演唱者,熟練掌握《彝族四腔》演唱技巧及曲子演唱套路。龍蘭珍每年積極參加我縣歷年火把節山歌比賽并取得優異的成績,今年8月在“峨山縣文化館彝族四腔傳承人培訓班”擔...
2016年9月27日由玉溪市文化館組織的“玉壺冰心”美影書作品交流活動展覽在昭通市文化館舉行。 本次展覽展出玉溪市美影書作品81件,其中美術30件,書法21件,攝影30件。作品以玉溪本土地域人文、民族風情、自然風光為創作題材。恰逢國慶佳節81件作品妙筆丹青,揮毫潑墨,鏡頭旋轉,瞬間光影之美以此獻禮。開幕式上玉溪市文廣局副局長賈來發和昭通市文化館館長楊權分別做為雙方代表作了發言和祝...
9月21日至25日,由文化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民歌大賽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此次博覽會民歌大賽由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和齊魯師范學院承辦,分獨唱及重唱、對唱組,多人組合組,民歌改編組,院校組四個組別,在此前已進行了各省的初賽和全國的復賽,最后進入決賽的共有51個參賽隊。 每個組別的決賽分兩場進行,第一場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第二場在齊魯師范學院章...
9月18日,我市推薦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專家評審會在玉溪市文化館召開。本次評審的項目,包含了民俗、民間文學、傳統醫藥、傳統舞蹈、傳統音樂、傳統戲劇、傳統技藝、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等8個類別21個項目。 評審會上,由市文廣局組織玉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的相關專家擔任評委,對各個項目的申報文本、照片、申報片等資料進行了仔細審閱和評議。經專家組評定,同意推薦19個歷...
為貫徹落實玉溪市文化廣播電視局關于開展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的通知,全面摸清澄江縣地方戲曲劇種現狀,進一步推動地方戲傳承發展,2016年7月起,澄江縣文化館根據省、市文化主管部門的要求開展了澄江縣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 2016年7月至8月底,文化館非遺工作室廖云濤、邵云飛、吳劍峰、李春瑤四人先后到澄江縣海口鎮、龍街街道、鳳麓街道、陽宗鎮小屯村等,找到李剛、李君伯、蘭汝清、周如...
為進一步推動我市群眾文化蓬勃發展,充分調動群眾文藝創作和演出的積極性,創作出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玉溪市參加2016年云南省“彩云獎”申報節目專場匯報演出,于9月11日晚在玉溪劇場上演。 本場匯報演出的節目,均為玉溪市及所轄各縣區群文工作者近一年來創作、展演的精品,題材新穎,形式多樣,貼近現實生活,接地氣,全方位地展示玉溪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體現新時代的玉溪精神。群文...
玉溪市文化館舉辦的體育舞蹈免費培訓班,通過兩年的學習培訓和多次對外表演活動后,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肯定和好評。為滿足廣大體育舞蹈愛好者的要求,繼續舉辦第五期免費培訓班,于2016年8月29日上午8:30正式開班上課。培訓內容有:國際標準舞的拉丁舞、摩登舞 , 健身交誼舞的拉丁舞、摩登舞。并開設兩個班(中級一、二班),中級一班共56人次,中級二班共52人次。 培訓教師特別邀請:姚兆祥...
日前,接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民歌大賽組委會通知,由玉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選送的民歌節目——“彝族四腔組合”已晉級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民歌大賽決賽。此次博覽會,由文化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于2016年9月21日至25日在濟南市舉辦。 “彝族四腔”是“滇南彝族四大聲腔”(四腔、五三腔、海菜腔、山藥腔)之一,主要流傳于玉溪市的峨山、通海和華寧以及紅河州的建...
云南省2016年大家樂群眾文化“彩云獎”決賽在即,按照評選要求,玉溪市文化廣播電視局積極組織、精心準備。經過專家推薦和領導審查,最終在眾多作品中挑選出:花燈小戲《金豬》、揚琴說唱《新村官》、小品《人到理到》、聲樂(組合)《快樂哈尼》、小品《要帳》、童聲小合唱《朵朵糕》、哈尼族男子群舞《哈尼咚吡》、群舞《崴燈》、器樂《爭雄》、竹琴合奏《趕街子》和群舞《七寨河邊》共11件作品報送省文化廳參加評選...
為推動通海高臺的保護傳承工作,培養更多傳承人,通海縣文化館于8月15日至26日在通海縣四街鎮七街居委會及七街傳習館舉辦通海高臺裝裱制作技藝培訓。此次培訓共有來自九龍街道、四街鎮、七街社區、傳習館等高臺藝術愛好者40余人參加,其中年齡最大的67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0歲。 通海高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它融戲劇、小說、歷史傳奇、民間故事、雕塑、繪畫、美工、裝飾于一爐,成為富...
8月22日—25日,我館曹翠芳老師到通海縣文藝協會進行集中文藝培訓。在為期四天的“文藝骨干民族舞蹈培訓班“里,來自秀山街道十四個社區及楊廣鎮、九街鎮、河西鎮、四街鎮共二十個文藝隊骨干四十多人參加培訓。通海縣民間文藝協會是我館掛牌文化活動示范基地之一。此次培訓曹老師實地執教彝族煙盒舞和傣族舞蹈,通過手把手的對舞蹈技巧和舞臺經驗進行了培訓及分享,使廣大文藝愛好者的舞蹈水平得到了提升。 撰文:后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