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服飾圍腰,由于居住地域不同而形成各支系傳統服飾的差異,大致分為納蘇、聶蘇、山蘇和花腰四種類型。
圍腰,納蘇和聶蘇人稱“足泥片”,山蘇人稱“討片莫”。
彝族婦女的圍腰曾有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彝族婦女們并沒有圍腰,因她們勤勞、賢淑、聰明能干勝過男人,男人們在婦女面前覺得低人一等,沒有面子。為挽回男人們的尊嚴,大家商量想了一個對策,用一塊黑布將女人的胸口堵住來壓制她們的聰明才干,時間久了,婦女們戴慣了這塊黑布,并在上面修飾自己喜愛的各種圖案。她們在制作工藝和圖案的刺繡上不斷改良,使現在的圍腰又精制,美觀大方,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性。
在諸多的彝族支系服飾“圍腰”中,納蘇的圍腰最具特色,以黑色或天藍色布料作底,整體刺繡色彩艷麗。特別是圍腰芯,更是圖案精美,繡有各咱花卉飛鳥等,它是圍腰的重點。整塊圍腰呈“凸”型,沿上面“凸”字型用絲線挑繡四到八道圖案,一般以“萬字繡”、蓮花和花鳥動物為主,沿圍腰芯底部挑繡一道波浪紋二方連續紋樣,圍腰下端兩角各繡一朵大蓮花和一對鴛鴦圖案,沿花邊圖案掛有銀飾。圍腰頭兩邊釘有一對銀牌。
聶蘇、山蘇、花腰都系圍腰,但圖案和造型較為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