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寧陶,古稱“寧州陶”,有“滇國古陶”、“華夏古陶”之美譽華寧陶歷史悠久,始于新石器時代,成于唐宋,盛于明清,久負盛名,蜚聲全滇。據考華寧陶早期成于古寧州(漢·寧州古城),元代遷至下村(元·西沙縣),碑文記載,于明朝初年車、彭、汪、魏、楊、向、張、仲、高、范、付、晏、龔等姓先民先后來到華寧,在車姓先民的帶動下,于城北華蓋山腳合股建窯制陶,生產、經營陶業,遂成村落,并以“碗”、“窯”命名為“碗窯村”。明末清初,碗窯村以陶業為主的手工業者世代繼承,發展壯大,據說龍窯發展到近二十條,產品增至百余種。《新纂云南通志》記載:陶器以建水、寧州所產者為著名,有粗細二種,細者如花瓶、花盆、文具等,釉水式樣,書畫彩色均有可觀。華寧陶主要概況:一、產品名稱及種類:1、古陶:日用生活陶、建筑陶、工藝陳設陶、祭祀用陶。2、現代陶:日用生活陶①傳統生活陶:傳統燈盞、香爐、罐、壇、缽等;②現代生活陶:現代陶餐具、茶具等;3、建筑園林陶①古建筑琉璃陶;②傳統園林陶;③傳統灰陶;4現代陶磚,,5工藝陳設陶①仿古陶②仿古土陶③仿古彩釉陶,6傳統工藝陶7現代陶藝品;二華寧陶原材料及材料來源本地區的大梨樹箐、法果村委會、大背籮,外地九溪、建水、丘北等地進陶土,但總體以白塔山建筑美陶廠周圍為主。釉料是本地配方及外地購成品。三、生產工具。炸泥機、真空煉泥機、球磨機、攪泥機、制瓦機、粉碎機、磨梭壓力機、燃氣梭式窯、遂道窯、推板窯、倒焰窯、原窯、電動盤拉坯;四、生產方式。工廠式,今已發展成有限責任公司,所有產品都以成為流水線生產,唯獨土陶工藝類生活陶屬于傳統的手拉坯生產,工藝獨特,保留了傳統工藝。五、工藝流程:1、陶土—泥—泥坯—拉坯—成型—涼干—上釉—入窯—成品(彩繪)。2、陶土—泥—泥坯—拉坯—雕刻—涼干—上釉—入窯—成品。六、裝飾及圖案,以民族風情、吉祥圖案、仿古裝飾、陶雕、彩繪、雕刻、泥塑、模具等手工進行裝飾。七、產品的用途:1、日用生活陶:如碗、盤、碟、盆、罐、杯、缽、燈盞、香爐、壇等。2、建筑陶:如屋脊裝飾用龍、寶頂、十二屬相、八仙、飛檐、琉璃瓦、瓦當、地青磚、青灰瓦、陶磚、園林套件等。3、工藝陶:如仿古陶、仿古土陶(如半坡式工藝品、仿古彩釉陶如唐三彩等)陶藝品如:各種擺件,掛飾、壁飾等。八、生產規模。從明洪武建廠至今,已發展成為白塔山古建筑美陶有限責任公司、華寧民陶廠、華寧白塔山陶器廠、華寧陶器廠等5家大中型企業,年產物件三千萬件以上。九、傳承形式。以汪之鵬家為例:汪家自明朝洪武年間開始,就是靠做陶器為生的手藝人。公公汪之鵬會做手拉坯,會調制釉色,算得上是個陶藝老匠人,為了生活,剛度完蜜月李自軒就加入了陶器社,跟著公公學手藝。十、產品流通形式。除供本地建筑日用陶外,遠銷新加坡及省內外,并被外籍華人收藏,以批發形式、網上銷售、零售為輔的現代銷售模式。
十一、地方特色。當地所用陶土優質、土質同其它地方不同,特別是:綠釉、白釉、玻璃釉為寧州土陶一絕。制裁地細膩,釉色斑斕、飽滿、溫潤如玉、黃如純金、綠如翡翠、白如羊脂、蘭如寶石,紫如劍氣,青如松煙,精美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