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有彝、哈尼、傣、白、蒙古、苗、拉祜等八個世居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中普遍流傳的葫蘆笙、蘆笙、短笛、塞簫、篳哩、比嘣、口簧、竹塤、單管三孔細竹巴烏、直通塞簫、竹簧哨、拉管簫等竹制樂器,它們大多歷史悠久,獨特的音色和豐富的表現力更是令人驚嘆。
在云南數百種民族樂器中,以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最為豐富,而在這兩類樂器中,又以竹制的吹管樂器和打擊品種最多、最有特色,玉溪地區更是這樣。傳統的竹樂器手工制作技藝,伴隨著人們的生活世代傳承,在漫長的衍變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實用、實惠、簡便、耐用的價值取向,以及選材處理、部件搭配、發音調整等的工藝流程與制作技藝,是極其珍貴的傳統文化遺產。但在生產力迅速發展的今天,傳統手工技藝生產周期長、制作難度大、經濟收入低的矛盾日漸突出。
維系竹樂器世代傳承的竹樂器制作技藝,被作為才藝的象征而倍受推崇,具有歷史研究、民族認同、地方標識等方面的傳承保護價值。隨著外來強勢文化的沖擊和民族民間歌舞活動的逐漸衰弱,竹樂器的功能也迅速萎縮、日趨衰微;同時,民間竹樂器音域較窄、音量較小的弊端也更加明顯,難以適應現代民族民間歌舞活動和音樂審美的需求。加之民間藝人急劇減少,后繼乏人,民族民間竹樂器制作技藝的生存與傳承嚴重瀕危。

葫蘆笙

民間竹樂合奏

省級傳承人蘇照祥在傳藝

雙管篳哩

竹樂器制作

竹樂器制作工具

煮 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