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彝族聶蘇支系(俗稱花腰彝)主要居住在縣城東南郊區(qū)的小街鎮(zhèn)棚租、大維堵,雨來救三個村委會,有1039戶共3988人。峨山彝族花腰婦女服飾主要由頭飾、大褂(長衣)、小褂(短衣)、兜肚,腰帶、圍帶、褲子、花鞋及佩飾手帕、煙包、銀飾、纓須等組成。服飾分青年、中年、老年、喪葬服飾,每個彝族花腰婦女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其服飾穿著有嚴格的區(qū)別。
花腰婦女服飾最具有觀賞和個性特征的是花飾圖案和花邊紋樣,分布于整套服飾(除褲子少許外)圖案多以日、月、星、火以及花鳥、魚、蝶等為表現(xiàn)內(nèi)容,每種圖案施于服飾的那個部位,都有嚴格的要求和傳統(tǒng),并且根據(jù)每個圖案的含義不同,有各自特殊的象征意義。
彝族花腰婦女服飾是峨山彝族聶蘇(花腰)婦女的傳統(tǒng)服飾,也是峨山縣民族民間服飾的精品和代表。服飾制作工藝精湛,花飾圖案刺繡精美,裝飾突出,色彩艷麗高貴,花飾圖案有強烈的民族特征,反映了彝族人民的審美觀,勞動觀、生育觀和愛情觀。
峨山彝族花腰婦女服飾能深刻反映彝族人民的心理和審美情趣,深受花腰彝族婦女的喜愛,當?shù)孛總€花腰彝族婦女都會制作。其服飾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曾在北京、上海等地展覽,遠銷全國乃至海外。

鄧秀蓮正面

鄧秀蓮正面

李紹萍正面

普順蘭正面

錢映花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