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弦樂》彝族四弦(當地稱“月琴”)藝術《撒弦》(又稱“過街調”),主要流行于安化彝族鄉,九溪鎮矣文村委會、陽三莊村委會,前衛鎮石河村委會,大街鎮上頭營村委會白龍潭村等彝族村寨。《撒弦》源遠流長,是江川彝族人民在長期的文化娛樂活動中創作并不斷完善而形成的。它以“長輩傳晚輩,師傅教徒弟”的方式代代相傳。《撒弦》是旋律最優美、彈奏難度最大的一首四弦獨奏曲。演奏時,根據情境需要,可反復彈奏若干遍。《撒弦》之聲時而如泉水叮咚,時而似急風驟雨。曲中的幾處滑弦,清新獨特,幽雅異常,使人聽了蕩氣回腸,久久難以忘懷。《撒弦》形成于彝族地區并深深扎根于民間,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它對彝族音樂(山歌、小調、跳樂調)的形成與發展有著承前啟后的推動作用。

月琴師(民間稱“月琴老板”)—彭長谷在彈奏《撒弦》 版權所有者—江川縣安化彝族鄉文化站



2012年《賽撒弦》參加江川縣第八屆“開漁節”演出 版權所有者—江川文化局

老藝人交流《撒弦》技藝

安正雄指導學生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