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跳笙的傳說》
分享到:

《彝族跳笙的傳說》

屬地: 易門縣
批次: 第一批
類別: 民間文學
級別: 州市級
項目介紹

易門銅廠、綠汁一帶彝族都流行跳笙的習俗,據碧多村彝族老藝人卓文升講,從前,彝族的祖先討了一個賢惠貌美的老婆,自他們倆人結婚后,男的舍不得女的,天天在家望著老婆,不到地里干活,妻子對丈夫說:“你不去地里干活,我們吃什么?”丈夫說:“我舍不得離開你”,妻子聽后,拿來筆墨紙硯,把自己的像畫了兩張給丈夫帶在身邊,叫他干活時把畫像掛在旁邊,猶如夫妻兩個在一起干活。從此,丈夫每天下地干活時,就把妻子的像掛在旁邊,犁田時在田的兩頭樹上各掛一張。從此后,丈夫的生產干得很好,夫妻兩人的生活過得很幸福。

有一天,他出去干活,剛把妻子的畫像打開,就吹來一陣狂風把妻子的畫像吹跑了,竟吹到皇宮里去了,被皇宮里的人拾著,交給皇帝看。皇帝看見這張畫像說,天下還有這么好看的美人,皇帝立即下令,叫官兵帶著這張畫像找遍天下,也要把這美人找到。

官兵帶著這張畫像,騎著馬日日夜夜地搜尋,終于找到彝族祖先的家里來了。官兵一看這夫人就認定皇帝要的正是這個美人,立刻就搶進宮去。這時夫妻兩人很傷心,但是又不敢違抗皇帝的命令,如違抗了夫妻倆都活不成。無奈只好跟著官兵進宮去,臨走時,妻子跟丈夫說,你去打獵,打一百種野獸,用這一百種野獸的皮縫制成一件皮袍子,穿著百獸皮袍,帶著葫蘆笙到京城的大街上來吹跳,我們夫妻自然團圓。他妻子被接進宮后,皇帝很喜歡,以為天下最美的美女接進宮來陪伴他。誰知她自從進宮后,時時惦記著自己的丈夫,很悲傷,很痛苦,皇帝見她不吃不喝,不說不笑,想了很多辦法也無奈何。他的丈夫自妻子被抓進宮后,按照妻子的吩咐行事,很快就打了一百種野獸,用這一百張獸皮縫好了一件袍子,就帶著葫蘆笙來到京城的大街上吹,渴望能見到妻子。當妻子一打聽到街上有一個穿著獸皮的吹笙人,妻對皇帝說,把這吹笙的人叫進皇宮里來吹,皇帝見她開口說話,很高興,就答應了。

妻子一見丈夫穿著百獸皮袍,吹著葫蘆笙,心里很高興,有說有笑。皇帝倒很奇怪,就問美人,你自進宮以來還沒有和我說過話,笑也沒笑過一聲,今天為何這樣高興?妻子回答皇帝說,要我高興很簡單,你和那吹笙人調換衣服,穿上那件皮袍,我就更高興了,皇帝為了求得美人的喜歡,就和跳笙人更換衣服,丈夫穿上皇帝的紅衣紅袍和妻子一道高興地吹笙跳舞,皇帝卻穿著百獸皮袍在一旁呆呆地望著。這時皇宮的官兵看見皇帝和美人在吹笙跳舞,大家也跟著跳起來,跳著跳著官兵看見穿著一件百獸皮袍的怪人,認為是壞人,不由分說地抓出去殺了,彝族祖先不但和妻子團圓了,而且做了皇帝。但是,他們夫妻沒有留戀皇宮富足的生活,夫妻倆又雙雙回到了朝夕相處的彝族村莊,彝族人民為了迎接他倆回家,舉行跳笙活動,從此跳笙就一直延續至今。經過多年的演變,形成了現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葫蘆笙”舞蹈。

彝族跳笙活動在我縣彝族聚居地方廣為流傳,家喻戶曉,有很好的群眾基礎,男女老都會跳,當地彝族群眾節慶日的主要娛樂方式。而 “跳笙”傳說作為民間口述文學,卻為這一活動增添許多文學色彩。2006年1月,易門縣彝族“跳笙”傳說被列為玉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6年11月,該項目口述傳承人普福被命名為易門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圖片51.png


圖片52.png


圖片53.png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通訊地址 / 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東風中路126-2號
辦公電話 / 0877-2053201  查看更多
工作時間 / 周一到周五 09:00 - 18:00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建議使用360、Chrome、Firefox瀏覽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