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廠皮影
分享到:

銅廠皮影

屬地: 易門縣
批次: 第一批
類別: 傳統戲劇
級別: 州市級
項目介紹

易門民間稱皮影戲為“皮人戲”“燈影”和“愿戲”。稱為“燈影”的原因是,從前靠油燈作為光源照射皮人在白布上形成影子。稱為“愿戲”的原因是,在封建社會里,人們把一切災難都歸于邪魔所為,人們盼望通過唱皮影戲,與感動神靈,從而達到驅邪趕魔,以至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國泰民安的良好愿望。

易門皮影戲,形成于清乾隆年間,為乾隆19年末,廣東皮影藝人來當地表演后所傳。曾流行于方屯、小街、銅廠、浦貝、十街等地,演出劇目達上百個。皮影戲曾一度得到普及和發展。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多種時尚藝術表演形式的出現,皮影戲和其他劇種一樣受到了沖擊,近幾年,僅有易門縣銅廠彝族鄉銅廠村委會舊廠村名叫王文躍的中年藝人還能制作皮影道具和表演皮影戲,

銅廠皮影戲的表演,主要由一名藝人以曲藝形式表演各劇目中不同角色及連貫劇情。一般分三個步驟進行:第一是開場白。主要向觀眾說明所演內容、吉利話語及包涵謙虛的話。第二是正式演出。根據劇情需要及演出效果,圍繞劇情,能說的內容就說,能唱的內容就唱,說唱結合,并且里面加入一些過渡唱腔,而且根據所演內容,里面還加入很巧妙的用口技技巧來調節氣氛。第三是結束語。根據節令說唱風調雨順、家庭和睦吉利話語。表演中根據劇情,用鼓、鑼、二胡、月琴、牛角等配樂。

銅廠皮影戲現在演出的道白、唱腔已溶入了當地的地方方言,口語、襯詞已形成了明顯的地方特色,其表演的劇目有:反映古代政治軍事斗爭故事的《水滸傳》《封神演義》《說岳全傳》《薛仁貴東征》等;反映民間生活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古代名著《紅樓夢》中的故事片斷;反映現代英雄事跡的《革命烈士孫蘭英》等。銅廠皮影戲采用“苦疏調”。僅由一個樂句的過門和一個樂句的唱腔組成的極為簡單的曲調,因其凄涼、委婉而得名。“苦蔬調”曲調簡單,不利于演唱大段唱詞,所以,演出時大都采用少唱多講的方法表現劇情內容。

皮影戲演出前,需要根據劇情內容進行皮影道具(皮影畫)制作皮影道具(皮影畫)制作是由牛皮(驢皮、羊皮等)經過制皮、畫稿、雕鏤、連綴等四個步驟完成的。

皮影戲起源較早,傳承時間較長,具有廣泛的地域分布和群眾基礎,它集造型藝術、表演藝術、影像藝術于一體,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中的一枝奇葩。作為戲劇藝術,具有戲曲中以旗代兵,以少代多的程式,動時,具“一口道盡千年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美妙舞臺效果;靜時,那夸張寫意、空靈通透、干凈爽潔的造型,具有和繪畫等架上藝術同等的視賞藝術魅力。20061月,銅廠皮影戲被列為玉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該項目傳承人王文躍是當地既能制作皮影道具又能表演皮影戲的杰出代表,20061月,王文躍被命名為玉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1.JPG


571.JPG


DSC_9028_副本.jpg


皮影戲.png


皮影戲


皮影戲1.JPG


皮影戲


皮影戲2.jpg


皮影戲


皮影戲3.jpg


皮影戲4.jpg


皮影戲傳承進校園.JPG


皮影戲傳承進校園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通訊地址 / 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東風中路126-2號
辦公電話 / 0877-2053201  查看更多
工作時間 / 周一到周五 09:00 - 18:00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建議使用360、Chrome、Firefox瀏覽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