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州土知州官邸位于縣城東郊甸尾村內,與縣城毗鄰。祿氏土司系彝族,世居龍畝(今寧州鎮龍畝村),其祖普提為大理國寧部道領,元世祖忽必烈與兀良合臺率兵入滇滅大理國后于元憲宗四年(1254)內附元朝。元至元十三年(1276)普提后裔在今華寧縣下村立沙縣(后并入寧州)。明洪武初年,普提之裔孫弄甥率部歸順,朱元璋為實行“以夷治夷”的政策,授弄甥世襲寧州土知州并賜姓祿,于是弄甥家族從故居龍畝遷往寧州最高行政長官職。自明洪武初年至清康熙四年(1665),近三百年中,祿氏家族承襲寧州最高行政職務,為其統治方便,祿氏土司于明初從龍畝遷至州城東郊的甸尾村筑起土司城,建起衙門及官邸,故后人稱甸尾村為甸尾城。清康熙四年,土知州祿昌賢反清,清政府派官兵征剿,毀其城池、衙署。土知州官邸幸免,仍由土司后裔居住,故保存至今。土知州官邸系四合院,在土知州衙門遺址之后與衙門僅隔一條紅沙石走道,四合院由正廳、廂房組成,東西寬31米,南北長23米,占地面積713平方米。
正廳三間系樓房,重檐硬山頂,抬梁式構架,臺基紅沙石砌成,高0.7米,通面闊15米,通進深11米,通高8.9米,檐下無斗拱,檐方未彩畫,樓窗高大,雕成卍字格扇,樓下明間有3米寬的走廓,廊頂有軒,廳堂寬敞明亮。面對正廳是一式平房五間,明間為通道,次間、稍間為廂房。東西各置廂房三間,有樓,通面闊9米,通進深8米,通高7米。院心寬闊,長15米,寬8米,以紅沙石鋪墊。整個官邸建筑規制與民居無異,但寬敞、舒適、構架選料嚴格,墻體厚重牢固,現屬甸尾村委會公房,建筑歷經幾世,雖然陳舊,但舊貌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