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甸鄉石頭村彝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分享到:

平甸鄉石頭村彝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屬地: 新平縣
批次: 第四批
類別: 傳統文化保護區
級別: 州市級
項目介紹

新平縣平甸鄉白鶴村委會石頭村村民小組位于紅河上游(戛灑江)東面,新平縣平甸鄉的北部,距縣城32公里。全村有127戶,343人,是一個彝族聚居的山區村寨。

平甸鄉,歷史悠久。元憲宗時,桂山、平甸、揚武屬峨五千戶所,均隸寧州萬戶府;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平甸縣,轄今桂山、平甸、揚武等鄉鎮,隸峨州;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峨州降為縣,平甸縣降為峨縣(今峨山縣)的鄉。明弘治八年(1495年),馬龍他郎甸長官司改設直隸新化州;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以平甸鄉為基礎,劃入元江、石屏、河西、新化等州縣部分村寨,建立新平縣,白鶴這地方就有人居住。

平甸鄉白鶴石頭寨生態環境優美,民族文化風情濃郁,傳統的農耕祭祀禮儀、宗教文化活動、服飾文化、建筑習俗、民族舞蹈等保護和傳承較好。石頭村民居以古式土掌房為主,至今依然保護完好,是典型的彝族傳統建筑風格。白鶴“彝族花棍舞”歷史悠久,世代流傳。動作套路變化豐富,節奏歡快,頗有氣勢。白鶴“彝族獅子舞”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具有獨特的地域風格和濃郁的民族風情,舞獅亦文亦武,表達了彝家山寨祖先們熱愛生命、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淳樸品質。 在石頭村,“火把節”、“祭祀”、“婚慶”、“喬遷”等各種節日活動,往往集中地把當地傳統舞蹈、傳統服飾、傳統習俗等各種文化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白鶴“彝族獅子舞”1953年曾經到昆明參加全省民族民間文藝調演獲佳獎。白鶴“彝族獅子舞”、白鶴“彝族花棍舞”2016年被市人民政府批準為市級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洗盡歲月的年華,石頭村部分寨門、寨墻遺址如今依然安靜地守護著村民的朝朝夕夕。石頭村彝族在一個相對狹窄的地域內,一脈相承,較為完整地保留了民族傳統文化,極為罕見。



圖一:石頭村遠景。拍攝者:白靈美.jpg


石頭村遠景


圖二:石頭村近景。拍攝者:白靈美.jpg


石頭村近景


圖三:石頭村靠山面水,綠樹環繞,環境優美。攝影:李從云.JPG


石頭村靠山面水,綠樹環繞,環境優美


圖四:石頭村寨門。攝影:李從云.JPG


石頭村寨門


圖五:石頭村民居環境。拍攝者:白靈美.jpg


石頭村民居環境


圖六:石頭村古老民居土掌房。拍攝者:白靈美.jpg


石頭村古老民居土掌房


圖七:村內道路整潔,民居緊湊。攝影:李從云.JPG


村內道路整潔,民居緊湊


圖八:玉米是石頭村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拍攝者:白靈美.jpg


玉米是石頭村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


圖九:石頭村古老文化獅子舞、花棍舞。拍攝者:白靈美.jpg


石頭村古老文化獅子舞、花棍舞


圖十:獅子舞在村子內代代相傳。拍攝者:白靈美.jpg


獅子舞在村子內代代相傳


圖十一:獅子舞傳承人普增向學徒介紹舞蹈的歷史淵源、技巧等。拍攝者:白靈美7.jpg


獅子舞傳承人普增向學徒介紹舞蹈的歷史淵源、技巧等


圖十二:村民日常排練獅子舞。拍攝者:白靈美.jpg


村民日常排練獅子舞


圖十三:村民在各種文化活動中展示推廣獅子舞技藝。拍攝者:白靈美.JPG


村民在各種文化活動中展示推廣獅子舞技藝


圖十四:石頭村傳統舞蹈花棍舞。拍攝者:白靈美.jpg


石頭村傳統舞蹈花棍舞


圖十五:村內老藝人展示花棍舞技藝。拍攝者:白靈美.jpg


村內老藝人展示花棍舞技藝


圖十六:過年過節村民展示花棍舞技藝。拍攝者:白靈美.jpg


過年過節村民展示花棍舞技藝


圖十七:村民利用各種活動展示推廣花棍舞。拍攝者:白靈美.jpg


村民利用各種活動展示推廣花棍舞


圖十八:花棍舞老藝人經常討論如何把舞蹈技藝傳承下一代。拍攝者:白靈美.jpg


花棍舞老藝人經常討論如何把舞蹈技藝傳承下一代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通訊地址 / 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東風中路126-2號
辦公電話 / 0877-2053201  查看更多
工作時間 / 周一到周五 09:00 - 18:00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建議使用360、Chrome、Firefox瀏覽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