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婚俗
分享到:

苗族婚俗

屬地: 易門縣
批次: 第一批
類別: 民俗
級別: 州市級
項目介紹

羊洞苗族婚俗

浦貝關羊洞苗族(青苗)據說是19世紀末為逃避其他民族的歧視、欺壓,從廣東一帶逃到此地定居 ,并逐漸在這里發展起來的,雖然受到當地民俗的影響,但仍然保留著本民族的傳統習俗,其中較有特色的便是苗族的婚俗。

戀愛:青年男女多數在平時的唱歌、對歌中相互認識而相戀,當確定戀愛關系后,請人給姑娘家通個氣,如女方父母對這樁婚事不表示反對,男家接到回音后,作一些準備就可以去正式提親。

提親:男方必須請做媒帶上酒、煙、雞、鴨,各雙份去姑娘家求親,聽完男方的求親敘說后,假如女方父母無意見,就殺一對雞看卦,并與男方帶來的相對,如果雞卦對不上,這門親事就談不成;倘若雞卦相對,親事就有了一定的把握。

認親:親事說成,由跑媒帶著小伙子到女方的親戚家逐一認親,小伙子磕頭,媒人唱喜歌報喜,由女方將親戚聚攏,商量要禮銀數,商量結果用刀刻在一根高梁桔上交給男方,要幾頭牛和幾個布就刻幾道坎,一道坎代表一件物品,其數量視經濟情況而定,刻畢,高梁桔就交與男方跑媒,事后告知男方的父母。

擇日:離娶親兩個月或半年,男方跑媒帶上布(俗稱奶母布)和給姑娘的喜歡錢到女方家,并告知女方家男家擇定的結婚吉日,讓女方家作出嫁的準備。

親:喜日到,新郎和新娘的家門都散上青松毛,上置一張方桌。接親隊伍到新娘家門口,在松毛地上走上三圈然后在圓桌坐下。此時女方就要看禮銀及其他物品是否夠數,應到禮品一件不少,女方無意見了,才讓接親隊伍進家。接親隊伍當晚要在女家住一夜,女家得將送親的物品、人員安排妥當,男方的坐媒則要去催廚,即到煮飯、做菜,打雜相幫等處去叩謝。

迎親:第二天接親和送親隊伍到了新郎家門口,用火藥槍鳴槍,迎接娶親隊伍,隨后圍圈而坐。酒過三巡才進屋,結婚不鬧房,青年人可在堂屋里唱歌、對歌。舞蹈是婚禮上不可少的內容,喜歡跳舞的人都匯集到村中大場上,隨著蘆笙、笛聲翩翩起舞,新郎新娘也可自由擠身于舞者中,共同歡慶。青苗婚俗與其他民族一樣,也有禁忌,如送親隊伍中不能有帶身孕的婦女,一個月內不能踩兩次青松毛等。

關羊洞苗族婚俗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厚重的民族文化內涵。2006年1月,被列為玉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該項目傳承人李玉發通曉苗族婚俗,能獨立主持當地苗族婚禮和民俗文化活動,2016年11月,李玉發被命名為易門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圖片33.png


圖片34.png


圖片35.png


圖片36.png


圖片37.png


圖片38.png


圖片39.png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通訊地址 / 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東風中路126-2號
辦公電話 / 0877-2053201  查看更多
工作時間 / 周一到周五 09:00 - 18:00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建議使用360、Chrome、Firefox瀏覽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